录音机里传出悠扬的粤曲,今年85岁的徐焱坤,坐在河边的简陋凉棚里,望着对岸正在重修的“品斋徐公祠”。
麻涌黎滘村这个公祠至今约有300年历史,下个月将变成村民的文化活动室了。村民可在这里休闲娱乐,或弹唱粤曲,或下象棋。
前日,记者走进黎滘村,走进这座祠堂的岁月往事。
重修祠堂
由村里出资+村民赞助
徐姓为黎滘村的大姓,“品斋徐公祠”(正确读法应为“徐品斋公祠”)正是为该村姓徐的祖先而设,位于该村一街街面,200多平方米。
考虑到整合历史资源和保护文化遗产,今年2月,黎滘村启动该祠堂的重修工作,重修将按照原貌进行,重修资金约60万元,大部分来自村里,部分来自热心村民赞助。
村里老人介绍,与大部分祠堂功能相似,“品斋徐公祠”以前主要为同姓氏的村民提供拜祭祖先,办理婚、丧、寿、喜等事的地方。民国时期曾重修过一次。
年长村民曾在祠堂里读书
在村民心中,老祠堂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那就是村私塾、乡办小学。
解放前后,老祠堂是黎滘村及附近村里小孩读书的地方。
解放前,公祠是村里的私塾。
解放后,鸥涌、川槎、黎滘、蒲基、螺村五村合并为鸥槎乡,黎滘村位于五村中心位置,故黎滘村私塾转变为乡办性质的鸥槎小学。小学为6年制,各年级配备一名教师。由于祠堂面积有限,仅容下4个年级上课,其余两个年级的师生则到附近场所上课。
到了1992年,黎滘村新建的小学落成,村里学生都到新的小学读书。老祠堂的“学校”功能不复存在,除曾租给工厂作为仓储外,一直被弃置至今年2月。
公祠往事
一年学费是30斤米
学生自己搬桌椅来上学
对曾在祠堂念过书的老一辈来说,这里承载着儿时读书记忆。
今年82岁的徐定家告诉记者,解放前该公祠为黎滘村私塾,聘请附近村一位学问高的人作为教师。
孩子要上学的,家里就以30斤大米作为每年给老师的报酬;学生需要从家里搬来桌椅作为自己上课的桌椅。
“一个学年为11多个月,天天上学,没有周六日。除非老师有事,学生当天才不用上学。”徐定家回忆,每天有三节课,基本是“朝九晚四”的生活。早上7点上学,跟老师读书、背书,9点下课学生回家吃早饭,10点上课练习毛笔字,12点放学;下午2点上课,4点放学。
让老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周有一个下午是绘画课,老师在黑板上画,学生跟着在纸上画,“当时除了学背《三字经》《千字文》《诗经》等书籍,练习笔算、珠算外,没有娱乐活动,一节绘画课就显得格外有趣。”

- 宗亲联谊 情谊更浓 ——热迎徐腾会长到访
0评论2025-07-26
关于召开江苏省徐氏联谊总会第四届换届选举会议的通知
根据江苏省徐氏联谊总会工作部署,2025年为总会组织机构换届年。经研究决定,将于2025年8月2日召开第四届换届选举会议
0评论2025-07-23129
郯城祝贺新泰徐氏续谱
贺信新泰徐氏宗亲会及全体宗亲:欣闻新泰徐氏第九次续谱圆满结束,此乃新泰徐氏家族传承祖德、凝聚亲情的一大盛事!郯城县徐氏宗亲会谨致此信,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和最诚挚的祝福!溯我徐氏渊源,淮、涟、郯、新四地宗亲,自清初便有先人远见卓识,成就联谊联谱大业,让血脉相连的亲情跨越地域、代代相传。这份深厚的家
0评论2025-07-09228

- 浙江省偃王文化研究会 竞拍 龙游徐偃王庙建设土地
0评论2025-07-08

- 江苏省徐氏联谊总会常委扩大会议召开
0评论2025-07-06

- 徐姓名人科学家
0评论2025-06-09

- 宿迁徐氏联谊会四届二次会议暨泗阳徐氏南州堂宗亲联谊会第四换届大会召开
0评论2025-05-27

- 全球徐氏企业家考察团珲春之行一全球总会与吉林珲春市政府举行政策对接座谈会
0评论2025-05-13

- 世界徐氏宗親總會族譜委員會2025年5月10日在新豐鄉新庄子召开
0评论2025-05-12

- 苗栗縣苗栗地區徐氏宗親會 暨祭祖大典
0评论2025-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