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国迁都琅琊析
琅琊在今山东省胶南市西南,春秋末年越王勾践灭吴,称霸中原,迁都于此,起馆台山上。此事史书记载确凿,向来为多数史学家所承认。但也有少数学者认为这只是秦始皇修筑琅琊台的附会。近人也有以为此事不见于先秦著作而加以怀疑的,但所持理由并不充分,有必要作进一步的讨论。 有人认为琅琊早就为齐国占有,不可能成为越
0评论2018-03-18587
越国迁都琅琊辨
琅琊,或作琅邪,史称越王勾践灭吴后,为进一步经营北方,逐鹿中原,便迁都于此。《越绝书·记地传》云:“勾践伐吴,霸关东,从琅琊起观台。台周七里,以望东海。死士八千人,戈船三百艘。”此事《吴越春秋·伐吴外传》说在勾践二十五年,也即越灭吴之次年(前472)。然其时勾践正忙于收拾残局,整治国土,以奠定基业,匆促
0评论2018-03-18248
越都琅琊考辨
春秋战国时期,越都琅琊之事,见之于《竹书纪年》、《吴越春秋》、《越绝书》、《汉书》、《后汉书》、《水经注》等书的记载中,但是为司马迁《史记》等书所不载。因而,自宋代以来,有些学者对此多有质疑。其实,《史记·越世家》记事多有错漏,《史记索隐》、《史记集解》、《史记正义》多引《竹书纪年》以补充纠正之
0评论2018-03-18901
徐福东渡原因新探 (未校对完稿)
秦方士徐祸率领致千盘男蛊女乘坐几十只楼船前后两次东渡的原因,按照司马迁的记载,是寻找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为秦始皇采长生不死药。今天,我们以科学的态度,研究分析这个问题,徐福东渡决不是仅仅为了入海采仙药。入海采仙药,只是一种藉口,而是另有政治上、经济上的复杂原因。 历史上对徐福东渡的原因分析,除了
0评论2018-03-18266
潜山徐氏祠堂赋
南州旧族,古皖世家。祥生南岳,脉接皖山。襟飞瀑而听流泉,镇马潭以承天光。得天独厚,天柱衬碧落之墟;人文鼎盛,潜水涵仁义之
0评论2017-02-281440
青岛市河套徐氏移民研究
每逢佳节倍思亲,寻祖溯源求根本。网络资源显神功,先人传说变为真。居住在青岛市城阳区河套街道的徐氏家族,一直传说是明朝永乐
0评论2017-02-23366
昆山徐氏的科甲传奇
昆山是江苏的东大门,东与上海相邻。经济发达的昆山在明清时期也是一个科举强县。清代顺治十六年状元徐元文就是昆山人,以他为开
0评论2017-02-21281
《燕语城》特约稿件
燕语城位于泰安市东30公里的化马湾乡城前村北,有一座神秘的古城遗址《燕语城》,占地约十万平方米,文化沉积层十米以上。现在只
0评论2015-12-14447
前黄山村,老徐家的家族抗战
紧邻武河湿地的罗庄区(经查,应为郯城县)黄山镇前黄山村,抗日战争时期,作为地方大户的老徐家,倾其所有,家族抗战,父辈子辈四人先后阵亡,谱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抗日故事。
0评论2015-04-231873
桐乡发现崇德望族《徐氏宗谱》
日前,家住桐乡市梧桐街道文昌社区的马文炎老人拿出了一件自己珍藏多年的宝贝,这让文物普查人员惊叹不已,原来,这是一部保存相
0评论2015-04-07551
八大著名的移民出发地和集散点
中国历代移民和姓氏迁徙,大都发生于社会激烈动荡的历史时期,因而呈现出时间相对集中,数量相当巨大,流向较为明确,地域相对
0评论2015-04-07602
徐氏宗祠与诗苑
徐氏宗祠徐姓是当代第11大姓,与中华黄姓同源,都是东夷族部落首领伯益的后代。伯益,也称大费,伯翳,传说他精于畜牧和狩猎。他
0评论2015-04-07591
古徐国考(徐飞约稿泰山大祭司)
古九州之徐州,有徐国国寿一千六百四十九年,两千五百年前一个夜晚神秘滴消失!徐国是一个神秘的国度,伯益从大禹治水悉知山川
0评论2015-02-28772
徐氏各地宗谱简况
徐 似鱼切,平,鱼韵。单姓。 《广韵》:徐,姓。自颛顼之后。春秋时,徐偃王行仁义,为楚王所灭。其后氏焉。出东海、高平、东莞
0评论2015-02-03913
徐氏迁入朝鲜
徐姓最早移居朝鲜的当推徐仕英,据《李朝世宗实录》记载,徐仕英,原为被掠逃来的汉人,因稍解文字而被当时的政权留用20世纪20年
0评论2015-02-03474
徐氏迁入越南
越南自古以来与中国关系密切。华人移居越南,史不绝书。到了17世纪中叶的明清之际,中国的政治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满族入主中原,
0评论2015-02-03396
徐氏族人迁入广东各地路线分析
徐氏族人迁入广东各地路线分析一、宋仁宗皇祐年间,徐信公(泽江)中进士,历官中书台谏,娶董氏生三子:长宗善,次宗理,三宗远
0评论2015-02-03545
徐氏迁入缅甸
缅甸华侨中徐姓著名人士有徐赞周、徐四民父子?徐赞周(18731933),原名根藤,号益黄、市隐,生于福建厦门,18岁赴缅甸。1904年与
0评论2015-02-03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