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综合 人气 评论 点赞
山东徐姓村庄系列09--徐家河
徐家河村位于临朐县城东南34公里、柳山镇政府驻地东南7.5公里处,孟津河西岸。东邻昌乐县鄌郚镇周家沟子村和寨里村,西北界小庵

0评论2017-02-211571

山东徐姓村庄系列10--临朐徐家庄
徐家庄位于临朐县城南35公里,沂山镇政府驻地西北16公里处。南为柴山,西南与桲椤峪村接壤,西有松树崮,北与刘家村相邻。村落西

0评论2017-02-211005

青岛市河套徐氏移民研究
每逢佳节倍思亲,寻祖溯源求根本。网络资源显神功,先人传说变为真。居住在青岛市城阳区河套街道的徐氏家族,一直传说是明朝永乐

0评论2017-02-23366

潜山徐氏祠堂赋
南州旧族,古皖世家。祥生南岳,脉接皖山。襟飞瀑而听流泉,镇马潭以承天光。得天独厚,天柱衬碧落之墟;人文鼎盛,潜水涵仁义之

0评论2017-02-281440

琅琊是徐福东渡的启航港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至琅琊,齐人徐福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揭开了秦代大规模航海求仙、探求未知世界活动的序幕。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之碣石,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刻碣石门……因使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

0评论2018-03-18863

论徐福东渡由古琅琊港启航
近几年来,不少地方对秦方士徐福的故里和东渡启航处展开了研宄,有些专家、学者还在报刊上发表论文和文章,从不同角度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应当说,这个课题具有广阔的研宂领域,为学术界所瞩目,无疑是值得庆幸的事。但是,就目前发表的文章看,观点不一,说法有所不同。笔者身在胶南,多年从事文物考古工作,对琅琊台和古琅

0评论2018-03-18206

徐福东渡原因新探 (未校对完稿)
秦方士徐祸率领致千盘男蛊女乘坐几十只楼船前后两次东渡的原因,按照司马迁的记载,是寻找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为秦始皇采长生不死药。今天,我们以科学的态度,研究分析这个问题,徐福东渡决不是仅仅为了入海采仙药。入海采仙药,只是一种藉口,而是另有政治上、经济上的复杂原因。 历史上对徐福东渡的原因分析,除了

0评论2018-03-18266

越都琅琊考辨
  春秋战国时期,越都琅琊之事,见之于《竹书纪年》、《吴越春秋》、《越绝书》、《汉书》、《后汉书》、《水经注》等书的记载中,但是为司马迁《史记》等书所不载。因而,自宋代以来,有些学者对此多有质疑。其实,《史记·越世家》记事多有错漏,《史记索隐》、《史记集解》、《史记正义》多引《竹书纪年》以补充纠正之

0评论2018-03-18901

越国迁都琅琊辨
琅琊,或作琅邪,史称越王勾践灭吴后,为进一步经营北方,逐鹿中原,便迁都于此。《越绝书·记地传》云:“勾践伐吴,霸关东,从琅琊起观台。台周七里,以望东海。死士八千人,戈船三百艘。”此事《吴越春秋·伐吴外传》说在勾践二十五年,也即越灭吴之次年(前472)。然其时勾践正忙于收拾残局,整治国土,以奠定基业,匆促

0评论2018-03-18248

越国迁都琅琊析
琅琊在今山东省胶南市西南,春秋末年越王勾践灭吴,称霸中原,迁都于此,起馆台山上。此事史书记载确凿,向来为多数史学家所承认。但也有少数学者认为这只是秦始皇修筑琅琊台的附会。近人也有以为此事不见于先秦著作而加以怀疑的,但所持理由并不充分,有必要作进一步的讨论。  有人认为琅琊早就为齐国占有,不可能成为越

0评论2018-03-18587

秦琅琊台漫游杂谈随考
1993年3月5日,笔者与国家文物局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秦史学家孟世凯先生、秦汉史学家朱国炤先生一行共四人,应山东省胶南市旅游开发公司之邀,对该市的国家级旅游风景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琅琊台遗址,作了一次短暂的考察、漫游,以便对该市所拟的琅琊台风景区规划,随之进行初步的评

0评论2018-03-19145

论秦始皇、汉武帝东巡琅琊及山东沿海
秦始皇、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他们在位期间,对琅琊台港湾都情有独钟,数次光顾流连。  秦始皇自二十八年(前219)至三十七年(前210)四次巡游山东沿海,三次抵琅琊台,时间分别为前219年、前218年、前210年。  汉武帝自元封元年(前110)至征和四年(前89)曾七次巡幸山东半岛,六抵沿海。史书明确记载的至少两

0评论2018-03-19274

琅琊港衰落原因初探
琅琊港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港口之一,而且以王侯数次巡游来此而著称。所以,在我国 许多古籍中经常可以看到,汉代以前 (包括汉代 ) 的君王亲临琅琊港之记载,从中可见琅琊港 发达兴旺之一斑。但是,在汉代后期之后,我们又较少见到有关琅琊港发展的新记载。这不 免引起我们的兴趣。为什么名盛一时之琅琊港会在较短的时间内便不见记

0评论2018-03-19132

陈氏三量与灵山卫和琅琊台 孙敬明、王桂香
秦汉时斯的文献和考古资料足以证明,当时地处东方濒海地区的灵山卫古城与琅琊台有着极为便利的海上交通条件和相当发达的地方商业经济,曾一度成为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目前,为探讨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许多学者的目光放到了东方濒海地区,尤其是探讨秦代方士徐福东度的港湾,成为诸家研究的焦点。这是一个非常有意

0评论2018-03-19249

夷人崇日与秦始皇东巡琅琊
最早诞生于原始社会的神话,经奴隶社会的修饰,后经先秦典籍记载,随之流传于世。神话是原始文化的结晶,亦是当今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看来它是荒诞不经,令人难以相信,但它确实是当时历史折射的影子,历史学界可从神话中撷取重要的研究资料。它用考古资料加以印证,不少的神话可以成为真实的历史。地濒东海之滨的琅琊,何

0评论2018-03-19174

齐刀“安阳”地望考
大抵在2500年前,东周时代的齐国故土上铸造使用了铭文为“安阳之法化”的刀形货币,考古学界已经确证。“安阳”为城邑地名,“法化”即“法定的标准通行宝货”。对其“安阳”地望,众说纷坛、扑朔迷离。今据前人研究成果,力图将文献记载与考古材料相结合,稍加疏理,试做小考,以求教于诸家。以“安阳”命名的城邑,在春秋

0评论2018-03-19166

徐福当属琅琊籍--兼析赣榆、黄县之徐福故里说
公元前210年,徐福出海求仙不归,留下了众多不解之谜,其籍贯一事便是其中之一。以司马迁学识之广博,治史之严谨,尚无法确定距其仅数十年的徐福之乡里,而只能笼统冠以“齐人”而作罢。后人治史自然更乏依据。因此,徐福之乡里籍贯历两千余年而终未确定,成了一桩难以解决的历史公案。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和中外经济文化

0评论2018-03-19391

徐福东渡出海初探
秦始皇统一中国,曾数次“巡行郡县以示强”其中“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则兼有求神仙不死药之目的,于是留下了徐福东渡千古之谜。 记徐福出海,应首推《史记》,嗣后诸多史籍、方志、杂书相继记载欲究徐福之行踪,推本溯源要以《史记》为线索,探赜索隐应将方志作参考。 《史记》是一部结构严密、内容丰富的百科全书

0评论2018-03-19347

琅琊台及徐福东渡启航地考述 ​王云霞
秦始皇三次登临琅琊台和方士徐福渡海求仙的活动,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首次作了记述,其后《三国志》、《后汉书》等古籍文献也有记载。近代中日学者的研究证明,这已为史实。但对东渡启航港地尚存争议。笔者通过查阅古籍资料并结合实地考查,认为徐福从琅琊港东渡启航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琅琊,春秋时期属齐地,琅琊台则

0评论2018-03-20211

« 上一页 5/125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