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江西是南方徐氏的繁衍中心

2019-03-12 16:07IP属地 山东20390

徐姓,是夏朝初年徐國的后裔,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當時的徐國,壽祚很長,歷經夏、商兩代至周朝的春秋時期,前后一千八百多年。但是,除了周朝初朝徐偃王的擴張勢力到東海和浙江地區,徐國所擁有的地盤,卻一直很小,僅只是現在安徽省的泗縣一帶。


因此,發生了這樣一個問題:徐國的末期,他們的子孫雖曾隨著地盤的擴張,繁衍到魯南、蘇北的東海地區,并且發展成為當地的著姓大族,其后裔后來也以「東海」二字代表自己的根源,然而,當時留在老家泗縣的后裔,必然還為數不少。這些徐國的后裔,于春秋時代亡國之后,下落如何?分衍發展的情形又如何?


很顯然,安徽泗縣老家的徐姓子孫,應該也各有各的陽關大道可走──除了仍然留居故里的,一部份輕車熟路向北投奔了在東海地區已經札下根基的宗親﹔一部份隨遇而安分別在北方各地另立門戶﹔另一部份,則朝南渡過長江或鄱陽湖,到達了長江以南的江西地區。


這就是徐姓在江西地區奠基級早的原因所在──今天台灣及閩粵各地徐姓家族所奉的一世祖徐樨,是東漢桓帝時的南昌人,可見早在距今一千九百年以前,徐姓便已經南遷,遠比其他的姓氏家族都要來得早。


來得早,所占的條件當然也較為有利,這也正是此后徐姓的稱盛于閩粵及台灣各地的因素之一。


當然,當初在江南地區開創業菜的徐姓先人,也并不一定都是從安徽泗縣的老家直接播遷過來的,后來輾轉來自東海地區的,想必也大有人在。安徽泗縣和東海的徐姓,原木就是同根同源的一家人,因此,不管台灣及閩粵地區所奉的一世祖徐樨是直接來自安徽泗縣老家,還是輾轉徙自東海或其他地區,他們世世代代的子孫都共奉「東海」為郡望,也應該是恰如其分的。


漢朝末年,江西南昌高士徐樨的賢德懿行,便已遠傳京師,連皇帝都特別派人召辟,可見得當時的徐性,在鄱陽湖之南的江西地區,已經相當繁盛。有了這樣深厚的基礎,徐氏的以江西為中心,再進一步向更南方的各地播遷繁衍.自然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關于徐姓的南遷閩、粵,有不少的文獻可以參考:


「東海堂徐氏族譜」:「漢桓帝時,一世祖徐西樨,居江西南昌時,二世祖泊,遷浙江衢州府龍游縣﹔三世祖分居浙江紹不、信安、江西南昌、蘇州陽縣、吳州郡等地。三國時,或居東海。至宋末,始由石城縣遷福建汀州上杭、連城二縣。元時,衍居廣東之丰順、海丰、梅縣、博羅等縣,及潮州之南坑。明時,移居長樂,分支程鄉、東石、義化等地。」


「崇正同人系譜」:「先世于宋末自江西寧都遷福建上杭、連城,后再遷居長樂(今五華縣)。」


「藍田徐氏族譜」:「先祖原籍福建淨化縣石壁市澳內村,明洪武以后,遷居于廣東省揭陽縣藍田都三瞻村埔頭鄉。」


「台北板橋埔 徐氏族譜」:「先世居大江以北,順治五年,始遷福建漳州詔安縣二部走馬堂埔筆岑。」


「旅泰徐氏宗親總會紀念特刊」:「至若閩粵徐姓之始,溯自宋末元兵渡江,天下復亂,有徐一郎者,自江西寧都遷福建上杭以避亂﹔其弟二郎遷連城,傳五世,至真人,遷居長樂,孫仲仁遷歸善。 郎之后,有遷丰順湯坑、松源者。粵中各屬徐姓,多出此二支,此閩縣徐氏之源也。」


「漳南徐氏譜敘] :「徐先久居三衢,唐天寶間民閩嘉莆之廷壽里,遂籍之。也紹書香,代有聞人,迨五百年,二十一世孫拜杰公遷居于浦,長為始遷。」


「福建安溪徐氏宋重修譜序」:「吾延壽徐氏至于鐸(按,為宋朝太師吳國公徐鐸),傳世一十有一。厥先唐天寶間出衢而來也,由衢而上,溯于豫章,由豫章而上,溯于彭城,而上溯于錫。」


綜台上述的文獻,對于徐氏的南遷過程,可以獲得三點初涉的認識:


第一,他們的先世,在江西及浙江地區居住了很長一段時期。


第二,唐朝天寶年間,已經有徐姓入閩,子孫繁衍于漳州地區。宋朝末年,江西石城的一支徐氏,接踵入閩,最初開基于閩北的上杭和連城兩地,后來閩粵各地的徐姓,有很多便是分支自上杭、連城兩地,祖籍廣東鎮平的台灣行政院副院長徐慶鐘先生,也屬于這個系統。


第三,到了元代,他們又自福建分衍至廣東各地,然后說明末清初,進一步渡海繁衍到台灣,乃至海外各地。


天下徐姓原屬一家,至此更可堅定此一信念。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河北徐氏文化交流中心 (河北徐氏联谊会)
河北徐氏文化交流中心(河北徐氏联谊会)简 讯 昨天(4月27日)在沧州,河北徐氏文化交流中心(联谊会)俊杰主任,应邀走访了徐氏规模企业和八极拳同门师弟武馆。在宗亲企业,俊杰主任和宗亲企业家就徐氏文化和企业经营情况,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达成许多共识,就徐氏文化和企业经营整合资源、合作共赢、有序发展,谋划出

0评论2025-04-28185

山东池桥口徐氏祠堂举行落成典礼暨清明祭祖仪式
2025年4月3日上午,山东池桥口徐氏祠堂落成典礼暨清明祭祖仪式在池桥口村隆重举行,来自池桥口徐氏先祖太公后人齐聚祠堂,为六代世祖灵位归祠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池桥口徐氏一脉从明代崇祯年间自安徽歙县回迁故里到此以来,历经395载,已发展至二十七世,现家族人口繁衍生息,分布居住于苏、鲁两省及临、郯、苍等地,共有2

0评论2025-04-04325

寻根溯源,共话未来——第三届海州徐氏善堂公后裔迁徙文化研讨会纪实
寻根溯源,共话未来——第三届海州徐氏善堂公后裔迁徙文化研讨会纪实 2025年3月29日,广西阳朔县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家族盛会——第三届海州徐氏善堂公后裔迁徙文化研讨会。来自江苏、山东、广西等地的近40位徐氏宗亲怀揣对家族的深厚眷恋,跨越山水阻隔,齐聚一堂,共同回溯家族历史,探寻未来发展之路。上午的研讨会在山

0评论2025-03-30343

跨越600年的亲情拥抱-------2025海州徐氏善堂公后裔迁徙文化研讨会暨海州徐氏后裔赴阳朔木山省亲活动
明朝洪武年间,世道纷乱。海州徐氏善堂公的三世孙徐宣公,为躲避灾祸,背井离乡踏上迁徙之路。从浙江辗转到福建、广东,翻山越岭历经艰险,最终在桂北阳朔木山八卦村寻得安身之所。但见此地山脉蜿蜒如龙,山水灵气汇聚,便在此开基立业。历经六百余年繁衍生息,如今后裔已逾万人,人才辈出,文脉兴盛。前年,阳朔徐氏文化研

0评论2025-03-3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