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西山有座雕花楼 - 江苏徐氏新闻

2019-03-13 19:34IP属地 山东6980

到过苏州的游客,大抵只知道东山雕花楼,其实,西山的雕花楼历史更悠久,其深宅大院的风景与精娴的雕工技艺更令人赞叹不已。

西山雕花楼坐落在堂里村,古时多水运,堂里则是通达苏浙的“活水”码头。西山雕花楼原名仁本堂,取“以仁为本、礼为教本”之意,但仁本堂的始祖徐徽言却是位不折不扣的武将,他是南宋名帅岳飞手下的抗金将领。西山岛深匿于太湖中,当时为兵火所不及,宋南渡以来,誓战不降的徐氏只得黯然退隐择此建屯兴家。

仁本堂占地约3亩,曾有五进七落七天井,堪称西山最显赫的大户人家。仁本堂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眼下的仁本堂是徐氏后人在康熙、乾隆、咸丰、道光四朝,陆续添砖加瓦、集腋成裘而成。同是大清王朝,但不同时期的建筑差异性相当明显,像仁本堂的楼角纹饰,康熙年间是“柳叶”,乾隆年间用的是“茄纹”,而咸丰年间则为“如意”。这是很值得游客仔细玩味的,我认为这不在于图案的几何变幻,而是与主人的构思、所处的阶层、专属的时代印记息息相关。

仁本堂赖以传世的是它无与伦比的雕刻。苏州人有“无雕不成屋,有刻斯为贵”的说法。作为香山帮建筑的杰出代表仁本堂,一进楼,便满目可见精美雕刻令人惊羡。其梁柱、门楣、长窗,无一不是美妙的木雕花饰;其门楼、照壁、墙体,则布满了沉稳厚重的砖雕。古韵弥漫的大楼,辅以3000多件缤纷夺目的雕刻,一点点铺陈开来,一次次让人惊羡。

我在雕花楼作了长久的逗留,一一细细端详。整整3000多件呐!令人叫绝的是,这3000多件雕刻,大到数尺的砖雕匾额,小到盈寸的木雕花窗,或花鸟鱼虫,或戏文故事,绝无雷同。我惊诧于楼主在雕工上的奢华追求甚于雕花的数量,更慨叹3000多件雕刻与整体建筑的浑然一体甚于内容上的绝无雷同。著名文物鉴定家史树青先生如此评价:“非一般民宅,具有皇家气派!”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仁本堂内有一株五色山茶花。五色山茶学名“十八学士”,是山茶花中的上品。1855年,这棵山茶花由徐氏不远万里从云南迁入仁本堂,至此已200多岁了。此树每年农历十月中旬开花直到次年二月结束,花开五色,白、黄、粉、红、闪金,五彩斑斓、满眼绚烂,将仁本堂妆点了无数的活力与给人遐想的空间。

仁本堂有其民族属性与人文气质。楼的缔造者徐徽言是位捐躯殉国的南宋抗金将领,其侄徐吉卿也是一位智勇双全的爱国忠臣。祠堂青宫后面,挂有弘扬徐徽言的“忠贯日月”、“永垂青史”的牌匾。我环顾四周,斑驳不堪的围墙,随风蔓生的衰草,使我有种说不出的感动。

仁本堂的存在,为今人提供了一个旧时日常生活的场景。几百年来,一个僻处湖山深处的氏族家庭,他们的起居饮食,他们的劳作生息,他们的爱情和婚姻,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幻想和追求,都留在了这个空间里。

仁本堂是一本耐读的古书。滋养在历史的时光深处,从太湖山水间款款走来,携一袖得水藏风的好风水,出落得一卷钟灵毓秀的人文好风景。是苏州西山又一不可不玩的旅游景点。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河北徐氏文化交流中心 (河北徐氏联谊会)
河北徐氏文化交流中心(河北徐氏联谊会)简 讯 昨天(4月27日)在沧州,河北徐氏文化交流中心(联谊会)俊杰主任,应邀走访了徐氏规模企业和八极拳同门师弟武馆。在宗亲企业,俊杰主任和宗亲企业家就徐氏文化和企业经营情况,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达成许多共识,就徐氏文化和企业经营整合资源、合作共赢、有序发展,谋划出

0评论2025-04-28185

山东池桥口徐氏祠堂举行落成典礼暨清明祭祖仪式
2025年4月3日上午,山东池桥口徐氏祠堂落成典礼暨清明祭祖仪式在池桥口村隆重举行,来自池桥口徐氏先祖太公后人齐聚祠堂,为六代世祖灵位归祠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池桥口徐氏一脉从明代崇祯年间自安徽歙县回迁故里到此以来,历经395载,已发展至二十七世,现家族人口繁衍生息,分布居住于苏、鲁两省及临、郯、苍等地,共有2

0评论2025-04-04325

寻根溯源,共话未来——第三届海州徐氏善堂公后裔迁徙文化研讨会纪实
寻根溯源,共话未来——第三届海州徐氏善堂公后裔迁徙文化研讨会纪实 2025年3月29日,广西阳朔县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家族盛会——第三届海州徐氏善堂公后裔迁徙文化研讨会。来自江苏、山东、广西等地的近40位徐氏宗亲怀揣对家族的深厚眷恋,跨越山水阻隔,齐聚一堂,共同回溯家族历史,探寻未来发展之路。上午的研讨会在山

0评论2025-03-30343

跨越600年的亲情拥抱-------2025海州徐氏善堂公后裔迁徙文化研讨会暨海州徐氏后裔赴阳朔木山省亲活动
明朝洪武年间,世道纷乱。海州徐氏善堂公的三世孙徐宣公,为躲避灾祸,背井离乡踏上迁徙之路。从浙江辗转到福建、广东,翻山越岭历经艰险,最终在桂北阳朔木山八卦村寻得安身之所。但见此地山脉蜿蜒如龙,山水灵气汇聚,便在此开基立业。历经六百余年繁衍生息,如今后裔已逾万人,人才辈出,文脉兴盛。前年,阳朔徐氏文化研

0评论2025-03-3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