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金门战斗中幸存者徐钦林的回忆

2013-04-12 10:51IP属地 山东16810
      说起金门之战,了解情况的人无不嘘唏不已。刘亚洲在他的《金门战役检讨》一文中如此描述这一仗:“九千余人渡海进攻金门,在岛上苦战三昼夜,因后援不继,全军覆灭,无一生还。”时至今日,我们才知道。“无一生还”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广饶县大码头镇央上村徐钦林就是生还者之一。在金门之战中,他既没被俘也没战死,他的经历传奇得令人难以置信。前不久,在他的农家小院里,徐钦林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当记者问起金门战斗时,老人不住地叹气,看得出来,几十年的时间不足以疗去那锥心之痛。 
      说起我在金门的经历,很多人都不相信,现在想想,连我自已都说不清楚当时是靠什么信念挺过来的。1946年12月,我们村74位青年一块入伍,都被分到渤海军区11团(后来的251团)。唯独大字不识一个的我当了炊事兵,心里那个烦:我来部队是扛枪打仗的,又不是来做饭的。于是,抽空我就去重机枪排,和他们一起练扫射,后来,就连团长刘天祥都知道3营炊事班长重机枪打得好,在打上海时,我团机枪排长负伤,刘团长临时任命我为重机枪排副排长。如果不是那次机会,就没有后来我在金门的曲折经历,因为当时大家普遍认为打金门是“小菜一碟”,一顿饭的工夫就解决了,炊事班就没过去。
      记得那天是1949年10月24日,我所在的28军84师251团3营是从小嶝岛过去的。大约25日凌晨两三点钟船靠岸。部队一上岸,即遭遇国民党青年军。刚开始,战斗打得很顺利,敌人投降的投降,缴械的缴械,部队的士气也很高涨。可是仗再往前打,我就发觉情况不对劲。前面是一片开阔地,敌人三四十辆坦克往前冲,后来才知道这时敌人的兵力大大超过人们的预料。到了中午,敌人80多架飞机轮番轰炸,每20架一组,炮弹像雨点一样不停地落在阵地上,硝烟弥漫。阵地已经被炸了个遍。部队也被打乱了。这时我们这个18人的机枪班只剩下两三个人,我一边在敌人七八辆坦克中穿梭,一边命令副班长往西南方向撤。撤出二里多地时,我感觉小腿发凉,一看小腿被打穿了。血顺着打穿的洞口正往外流。当时连长在身边。我把机枪递给他,“我的腿打断了,枪给你。”
      59年前的今天,我正在金门水草中呆着,样子很狼狈。光着脚,穿着单裤单褂,晚上扒块老百姓的地瓜吃,水都喝不上。当时敌人的搜索队还没来,我身边还有几个重伤员,有的伤口已经化脓,蛆一堆一堆的,惨不忍睹。我挣扎着爬到烈士遗体中寻找急救包。给重伤员包扎伤口。唉。后来我眼睁睁地看着这些人一个一个地牺牲,大约四五天后,我来到附近一户老百姓家里。家里没有人,我四处看了一下。这户人家的大门上有鸽楼。可以藏身。当时的想法只有一个:后续部队很快就能打过来,我要挺住。等待部队的救援。挨到天黑,我悄悄来到海边,眺望远方有没有船只,可是,望穿泪眼,连只小船的影子也没有。白天在鸽楼上,我也不敢睡觉。侧耳听着有没有猛烈的炮火声,我们的后续部队是不是和敌人接上火。就这样日伏夜出过了三四天,一直没动静,看来部队打过来的可能性不大了。怎么办?泅渡?不可能,腿部受伤,又没有充足的准备,弄不好会葬身大海。自杀?战场上没战死,自已结束自已的生命,太丢人现眼,死也要和敌人同归于尽。正在想办法脱身时,户主发现了我。因为三四天中,我每天下来偷点他家煮熟的地瓜吃,地瓜无缘无故地少了,我也就暴露了,很快来了一个班的国民党兵。
      按照常规,我也就成了国民党的俘虏,可事情偏偏巧在我当时穿着国民党的军装。说起这身军装,还有一段故事:在解放大嶝岛时,我军俘虏了一批国民党士兵。这批士兵没换军装就补充到我们队伍里,名曰“阶级兄弟新战士”。在我的教育下,一个新战士认识到当国民党兵的耻辱,坚决要求更换服装,还说:“穿黄狗皮打国民党,打死是为党国阵亡还是解放军烈士?”但当时又没有新军装发给他,作为班长,我只好把自己的军装换给他。就这样,我穿着国民党的军装坐上前往金门岛的船只,谁知就这一换为我换来了一条命。这伙国民党兵厉声问我:“你是干什么的?”我灵机一动:“你看不出来吗?我是25军(国民党的部队)的,负伤走不了了》”他们看我穿着国民党的军装,也没细问,就说:“你往城里爬吧。爬到医院去养伤。”说完就走了。我这才知道国民党军队是不管伤员的。
      后来,我在水草中滚爬了十几天,又是靠着这身军装,来到了金门城里国民党118师师部医院。在医院里呆着,伤是慢慢治愈,可我心情更加焦急。一般情况下,伤员治愈后,立即就地当兵,”守金门保台湾“。扛国民党的枪不说,一旦被送到台湾,想回大陆就更不可能了。于是,伤好了我也不丢拐仗,整天叫痛叫痒,在医院一住就是三四个月,医院的医生,护士,伤员都认识我,见面还打招呼。其中有个国民党的中校,带个勤务兵在医院养病。国民党江南吃败仗时,他和住在长沙的老婆失散,不愿意去台湾,于是留在金门任金防补给主任兼辎重营长,负责闽浙沿海敌岛补给。他是河北人,喜欢吃葱油饼,北方口味的菜,而我以前是炊事班长,又是山东人,这些活自然不在话下。他的勤务员做不好时,我就替他做。他吃得高兴,时间长了对我说:“跟我干吧,当我的私人挑夫兼伙夫,不会亏待你的,”我自有打算:跟着他,留在金门,不去台湾,又能在闽浙沿海来往,回归大陆的机会更多,于是满口答应。
      1950年2月份,我随中校坐运输舰来到舟山群岛,到后来才发现这儿的守敌不同金门,松松散散,挖工事装样子,当官的也不过问,而且我们是坐着空的运输舰来的,我一分析,心中窃喜:看来敌人准备撤退,这一仗我军定能胜,部队很快就打过来,我回大陆也指日可待。接下来的两三个月,我随他走遍了舟山群岛的仓库,码头,把敌人驻军分布,岗哨位置摸得一清二楚。一天早上,大陆方向海滩响起枪声,而且越来越猛烈。中校坐不住了,趁他刚点着一支烟的工夫,装糊涂地问他:“演习吗?”他摇摇头,情绪有点烦燥,“你去看看,快去快回。”我拿了把刀,赶快往山上跑,先观察一下地形,发现西北方向有座大山,离脚下二里路,是一个躲避的好去处。这时天助我也,正好有一阵大雾。于是,我迎着雾,没命地朝山上跑,一口气跑到山沟里。坐下喘口气。害怕中校派人追来,我选择一个隐蔽的水草丛里躲着,还找来一堆石头,手头一直拿着那把刀。我当时想:国民党兵来一个我杀一个,来两个我杀两个。就这样在水里泡了三天,所幸国民党兵也没来。第三天,听到附近的村子里鬼哭狼嚎,我判断是国民党撤完了。我一阵高兴,想马上站起来,可身体在水里泡了三天三夜,连动都动不了,好不容易站起来,一瘸一拐地走出山沟,顺着枪声寻找部队。首先遇上的是7兵团24军。一看到他们,我的眼泪刷就下来了:经历半年时间,我终于又回到部队。接下来,我提供的详细情报对战斗很有帮助,很快舟山群岛解放,我也跟着他们回到了杭州,后又从杭州转到10兵团司令部。
      到了10兵团司令部,我在政治处学习了三个月。名义上是学习,实际上是被审查,尽管没有查出任何变节行为,组织还是作出了如下结论:因该同志脱离党组织六个月,按照规定保留原职级,留党察看,停止党内生活,待查明情况后再作处理。这留党察看一察就是30多年,直到1986年中央落实有关政策才恢复党籍。这中间也有人劝我重新入党,可我没有,因为我坚信总有一天组织上会查明情况,给我恢复党籍。1951年,我被调到龙岩军分区连城县大队,1952年复员回家。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山东池桥口徐氏祠堂举行落成典礼暨清明祭祖仪式
2025年4月3日上午,山东池桥口徐氏祠堂落成典礼暨清明祭祖仪式在池桥口村隆重举行,来自池桥口徐氏先祖太公后人齐聚祠堂,为六代世祖灵位归祠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池桥口徐氏一脉从明代崇祯年间自安徽歙县回迁故里到此以来,历经395载,已发展至二十七世,现家族人口繁衍生息,分布居住于苏、鲁两省及临、郯、苍等地,共有2

0评论2025-04-04148

寻根溯源,共话未来——第三届海州徐氏善堂公后裔迁徙文化研讨会纪实
寻根溯源,共话未来——第三届海州徐氏善堂公后裔迁徙文化研讨会纪实 2025年3月29日,广西阳朔县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家族盛会——第三届海州徐氏善堂公后裔迁徙文化研讨会。来自江苏、山东、广西等地的近40位徐氏宗亲怀揣对家族的深厚眷恋,跨越山水阻隔,齐聚一堂,共同回溯家族历史,探寻未来发展之路。上午的研讨会在山

0评论2025-03-30156

跨越600年的亲情拥抱-------2025海州徐氏善堂公后裔迁徙文化研讨会暨海州徐氏后裔赴阳朔木山省亲活动
明朝洪武年间,世道纷乱。海州徐氏善堂公的三世孙徐宣公,为躲避灾祸,背井离乡踏上迁徙之路。从浙江辗转到福建、广东,翻山越岭历经艰险,最终在桂北阳朔木山八卦村寻得安身之所。但见此地山脉蜿蜒如龙,山水灵气汇聚,便在此开基立业。历经六百余年繁衍生息,如今后裔已逾万人,人才辈出,文脉兴盛。前年,阳朔徐氏文化研

0评论2025-03-30167

全球总会 通 知
通 知 各省各地区联谊会: 全球总会原定 2025 清明祭祖活动计划,考虑到国家近期对各类姓氏宗亲活动的相关管理精神,加上两会刚刚结束,不宜开展类似大型社会活动。同时经与 政府相关部门协商,总会决定今年清明祭祖暂不举行全国性统一祭祖活动,待年末冬至视情况再做安排。 各省各地方联谊会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自行安排相

0评论2025-03-23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