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嘉祥徐氏中医世家:中医传人治疗白喉有妙招

2014-12-29 11:38IP属地 山东31360李倩济宁新闻网

  济宁新闻网讯 据齐鲁晚报今日运河报道,济宁白喉流行时,不到两周时间,发病300余人。“当时祖父已经快60岁了,施家传秘术,自拟‘白喉三期三方’验之临床,几乎药到病除,无一例死亡。”嘉祥徐氏中医世家的第四代传人徐昭玉说起这些,对祖辈的医术充满了敬仰之情。如今退休多年的他,仍铭记祖辈的教诲行医看病。
  让患者花小钱看好病
  “患者来看病,不是来花钱的,要对症治疗……”徐昭玉的曾祖父弃儒从医,祖父为四大名医,受家庭影响,他坚持让患者花小钱看好病。
  徐昭玉自小就熟背《药性赋》、《汤头歌诀》、《医学三字经》等中医经典,开始对中医产生兴趣。随后,跟父抄方、试诊,聆听疑难病例的临床经验,直到23岁才独立看病人。
  徐昭玉的父亲就对他一直严格要求,每天背诵的内容父亲都要考核。随父试诊后,他开的每一个方子,父亲都要严格审方,而看得很仔细。让他印象深刻的是,父亲在一次审方时,发现方子的一味药用量不准确,便当场对他严厉批评,因为其父的严格,他也养成对医术精益求精的习惯,并沿袭至今。
  如今72岁的徐昭玉依然恪守祖训,不仅要求医术精益求精,对患者的每一个方子,也力求花最少的钱看好病。
  “病人花10元能看好病,我开方子绝不开20元的。”很多熟知徐昭玉的患者都这样评价他。他说,这种习惯与父亲早期的教诲有关系。“医者父母心,行医救人,医德最关键。”正式行医后,家父的教诲他一直谨记在心。
  用大锅煮药治疗白喉
  “……弃儒从医非为利,香药何曾易臭铜”。早年,徐昭玉的曾祖父徐鉴泉曾是清末痒生,弃儒从医时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曾祖父精医善诗,尤其精于喉科,著有《喉科要略》,论证简明,用药效速,是当时的喉科名医。”谈及徐氏中医世家,73岁的徐昭玉倍感自豪,曾祖父的诗句更是张口就来。
  “祖父是喉科名家,病人遍及济宁、菏泽一带。喉疫流行时,本乡申村一个8岁女孩患喉疾,祖父用了两剂药,病人喉肿溃烂便消退,神志和呼吸恢复正常。”这也让他感受到中医的魅力。
  徐昭玉十七八岁时,济宁白喉流行,不到两周时间,发病300余人。“当时祖父已经快60岁了,施家传秘术,自拟‘白喉三期三方’验之临床,几乎药到病除,无一例死亡。随后,又在济宁市传染病医院用大锅煮药分服治疗病人数百例。”这次喉疫风波,也对他日后从医产生重要影响。
  “祖父出生于中医世家,深知中医传承的重要,收徐益善和王作人为高徒。不顾年老体衰,身患严重肝病,依旧传授喉科技艺。”每忆及此,令人肃然起敬。整理临床经验,写成《白喉要略歌诀》,祖父曾欣慰说,“得教英才乐相当,愿栽桃李盈门墙。”
  当时同为济宁四大名医的孙镜朗也题诗,“仲师未著白喉篇,喉疫延患几许年。妙解医林千古恨,君书哪的不流传。”
  灵活变通中机灵行医
  耳提面命、点滴继承,对于大部分中医世家的传承而言,几乎无一例外。
  徐昭玉的儿子徐军凯大学毕业后,随父在济宁市中医院执业。通过继承家学,对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的治疗积累了经验,很多不好治的鼻炎、咽炎,还真效果不错。
  “石桥一高三学生,患鼻窦炎两年多,一直没治好,找到了徐军凯。通过家传鼻炎验方,服了中药18剂,就痊愈了。孩子考上大学后,患者家属感激,还送锦旗表示感谢。”儿子的成长也让徐昭玉感到欣慰。
  “虽然熟读经典方书,又有祖传验方,但同样的方子治疗类似的病症,有些患者效果很好,有些效果却不行。”多年的从医经历,徐昭玉深知中医典方变通使用的重要,“病人的体质、状况,都会影响其疗效……”
  “中医博大精深,不仅要熟读经典,更要多临证。‘师古方,而不能抳于古方’,如何灵活辨证施治、临证加减都需要悟性。”晚年的徐昭玉也越发觉得中医传承的重要,并有意识的梳理医案,将临床经验和家传秘方进行总结,希望儿子和后人能更好的传承发扬祖传技艺。
  中医世家:
  济宁嘉祥徐氏中医世家:徐氏传人徐大元为1963年济宁市确认四大名医之一,出身中医世家,其父徐鉴泉为清末庠生,精于喉科,著《喉科要略》书稿。1937年在金乡县应考被录为国医,在金乡县行医16年,移居济宁市南门口,开设喉科诊所。济宁知名中医王作人、徐益善均为其传人弟子。现传承四代,传承人徐昭玉、徐军凯在济宁市中医院执业行医。
  名医简介:
  徐大元:(1890-1964)字乾初,嘉祥县纸坊镇人,出身中医世家。其父徐鉴泉,精于喉科,著《喉科要略》书稿。1937年在金乡县应考被录为国医,在金乡县行医16年,移居济宁市南门口,开设喉科诊所。1959年秋末,济宁市白喉流行,徐大元年近七旬,以家传秘方拟定白喉三期三方,治疗白喉患儿230例,均痊愈。1960年调济宁市中医研究所工作,1962年中医研究所决定由王作人、徐益善(大元子)协助其整理临床经验,1964年春著成《白喉要略》书稿,为他一生临床经验和家传秘方的总结。
  祖传验方:
  治疗急慢性失音:诃子:25克, 藏青果:9克, 桔梗:20克,麦冬:9克, 木蝴蝶:8克, 金银花:15克,北沙参:12克, 胖大海:8克, 罗汉果:12克,川贝母:8克, 薄荷:9克, 甘草:20克。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山东池桥口徐氏祠堂举行落成典礼暨清明祭祖仪式
2025年4月3日上午,山东池桥口徐氏祠堂落成典礼暨清明祭祖仪式在池桥口村隆重举行,来自池桥口徐氏先祖太公后人齐聚祠堂,为六代世祖灵位归祠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池桥口徐氏一脉从明代崇祯年间自安徽歙县回迁故里到此以来,历经395载,已发展至二十七世,现家族人口繁衍生息,分布居住于苏、鲁两省及临、郯、苍等地,共有2

0评论2025-04-04148

寻根溯源,共话未来——第三届海州徐氏善堂公后裔迁徙文化研讨会纪实
寻根溯源,共话未来——第三届海州徐氏善堂公后裔迁徙文化研讨会纪实 2025年3月29日,广西阳朔县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家族盛会——第三届海州徐氏善堂公后裔迁徙文化研讨会。来自江苏、山东、广西等地的近40位徐氏宗亲怀揣对家族的深厚眷恋,跨越山水阻隔,齐聚一堂,共同回溯家族历史,探寻未来发展之路。上午的研讨会在山

0评论2025-03-30156

跨越600年的亲情拥抱-------2025海州徐氏善堂公后裔迁徙文化研讨会暨海州徐氏后裔赴阳朔木山省亲活动
明朝洪武年间,世道纷乱。海州徐氏善堂公的三世孙徐宣公,为躲避灾祸,背井离乡踏上迁徙之路。从浙江辗转到福建、广东,翻山越岭历经艰险,最终在桂北阳朔木山八卦村寻得安身之所。但见此地山脉蜿蜒如龙,山水灵气汇聚,便在此开基立业。历经六百余年繁衍生息,如今后裔已逾万人,人才辈出,文脉兴盛。前年,阳朔徐氏文化研

0评论2025-03-30167

全球总会 通 知
通 知 各省各地区联谊会: 全球总会原定 2025 清明祭祖活动计划,考虑到国家近期对各类姓氏宗亲活动的相关管理精神,加上两会刚刚结束,不宜开展类似大型社会活动。同时经与 政府相关部门协商,总会决定今年清明祭祖暂不举行全国性统一祭祖活动,待年末冬至视情况再做安排。 各省各地方联谊会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自行安排相

0评论2025-03-23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