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徐家村"后人考据故居之谜:曾富甲一方

2016-03-10 10:42IP属地 山东15690
 最完整古村落'徐家村'后人考据故居之谜:曾富甲一方
徐宪给晨报寄来的毛笔信

  招远市辛庄镇高家庄子村、大涝洼村、孟格庄村和招远市张星镇徐家村先后获得了山东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和

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称号,晨报均做了报道,并专题介绍了4个村子一些特色建筑,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关注。近日,祖籍徐家村、现在龙口工作的徐宪发来了一封将近1500字的毛笔小楷挂号信,认为家乡独特深厚的人文地理、历史文化以前藏在深山无人识,现在终于为外界了解,是一个发展家乡旅游事业的好机会,希望能就此让世人了解其家乡独特的历史文化。徐宪还对徐家村徐天华旧居上的“乙丙丁”三个字进行了考据,认为这是寓意徐天华的房子堪称“乙丙丁”之前的“甲”字。 徐天华家财富为“甲乙丙丁”之首

 

    徐家村是目前胶东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各类型历史建筑最为齐全的古村落之一,其中清末民初古民居79栋,保留完整、几乎毫发无损的徐天华四合院堪称民用建筑的精华,是京式风格、东北风格与胶东风格的完美组合,其木雕精细、砖雕叫绝,挑檐石采用青砖斗拱,屋梁屋笆编织精细,构造精美,处处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建筑艺术。

    现年59岁的徐宪是徐家后人,据他介绍,徐天华的四合院临街南墙齐胸处用正楷书刻着“乙丙丁”3个字。当初建房时为什么留下这三个字而不刻“甲乙丙丁”呢?这让后人百思不得其解。徐宪从家族财富和地理位置两方面进行了推论、求证,认为徐天华旧居上的“乙丙丁”3个字是寓意其四合院堪称“乙丙丁”之前的“甲”字,其家富甲一方。

    当年,徐家村的徐登庸家族是“龙口粉丝”品牌的创立者,徐家的鸿泰商号在招远首屈一指。鸿泰商号财大气粗、声名远扬,所建的四合院落主要位于村中南台和东堰两处,鳞次栉比,宽大整齐,并建有四门;晚上四门一关,外人和盗贼休想进门,一家人就太平无事了。徐天华也是徐氏中人,他家精致巧妙的四合院,比起鸿泰商号的四合院又略胜一筹。鸿泰商号当年是胶东地区最早的合资股份制企业之一,也是最早的外向型出口企业,鸿泰家族是靠聪明智慧、苦心经营发家的,而徐天华是因为俄国人赠与他哈尔滨一家大饭店发家的,是一夜暴富。以财富论,鸿泰家族虽然富足,但单挑一家与徐天华相比就差一些,因此,徐天华四合院上的“乙丙丁”应该是寓意自己最富有,应为习惯排序的“甲乙丙丁”之“甲”。

    地理上,徐天华家应为“甲”字

    徐宪分析,从地理位置上说,徐天华的四合院位于南北胡同和东西大街丁字交汇的一横上,并且“乙”字的高度与南北胡同地面在同一水平线上,“甲乙丙丁”惟独缺“甲”字,意思就是说他这座四合院就是“甲”字,寓意他的家是在最佳位置上。而且,过去老辈人讲究建筑风水,徐天华的四合院向南正冲着长长的南北胡同,这是很不吉利的,以四合院为“甲”字,南北胡同就成了“甲”字的长竖,这样就趋吉避凶了。

    徐宪说,据老人们讲,徐天华建房时没用一捧土,全部用大青砖、方青花石、水泥和石灰灌浆而成,至今坚固如初。每块青花石都精雕细琢,每块青花石每寸宽必须有七道錾渠沟,这在当初是绝无仅有的。有一段插曲说,一位石匠将自己雕的一块青花石垒到墙上,一看跟其它石头略有不齐,就搬下来重新修凿了几下,安到墙上严丝合缝。工头看到了,晚饭后给了这位石匠工钱,说:“你明天甭来了。”该工匠马上知道是怎么回事,羞愧而去。原来,当时每块石头必须一次雕凿成功,上墙便严丝合缝,否则,搬上搬下就会影响建筑质量,就是手艺不精,影响手艺人的名声,丢手艺人的脸面。这样严格工艺建造的四合院,当然是当“甲”不二了。

 徐家村位于招远市,三面环山,明洪武年间,徐姓家族来此建村定居,徐家村由此而得名。

探寻山东最美古村落之徐家村探寻山东最美古村落之徐家村   徐家村是目前胶东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各类型历史建筑最为齐全的古村落之一,保留有清末明初的民居79栋,其中以徐天华四合院为典范。徐天华四合院,是京式风格、东北风格与胶东风格的完美组合,精细的雕琢,精确地石块堆砌,房梁屋檐精美的构造,处处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建筑艺术。在四合院临街南墙石壁上,用正楷书写的“乙丙丁”三个字清晰可见,据说是因其四合院堪称“甲”,寓意富甲一方。据老人们讲,徐天华建房时没用一捧土,全部用大青砖、方青花石、水泥和石灰灌浆而成,每块青花石都精雕细琢,每块青花石每寸宽必须有七道錾渠沟,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这是徐家村的骄傲,也是凝聚了徐家村人浓浓的文化情愫。

 

探寻山东最美古村落之徐家村探寻山东最美古村落之徐家村

  说起徐家村,不得不说的是徐登庸家族创立的“龙口粉丝”品牌。做粉丝既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项力气活。首先是和浆,将加工好的原料放入一个大缸中加热,五个人围着容器一轮一轮地揉,等揉到能拉出一条长线的时候,放在底部带有小孔的成型器中捶打,流出的粉丝放入冷水中冷却之后,便算是成型了。最后只需打捞起粉丝挂起晾干即可包装出售了。而在当地的吃法中,在粉皮中加入香菜、辣椒,再加一点麻汁,就是最好的美味。

探寻山东最美古村落之徐家村探寻山东最美古村落之徐家村   徐家村,保存着一种无法刻意表现的古朴气息,繁华落尽的背后,属于另外一个灵魂。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山东池桥口徐氏祠堂举行落成典礼暨清明祭祖仪式
2025年4月3日上午,山东池桥口徐氏祠堂落成典礼暨清明祭祖仪式在池桥口村隆重举行,来自池桥口徐氏先祖太公后人齐聚祠堂,为六代世祖灵位归祠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池桥口徐氏一脉从明代崇祯年间自安徽歙县回迁故里到此以来,历经395载,已发展至二十七世,现家族人口繁衍生息,分布居住于苏、鲁两省及临、郯、苍等地,共有2

0评论2025-04-04158

寻根溯源,共话未来——第三届海州徐氏善堂公后裔迁徙文化研讨会纪实
寻根溯源,共话未来——第三届海州徐氏善堂公后裔迁徙文化研讨会纪实 2025年3月29日,广西阳朔县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家族盛会——第三届海州徐氏善堂公后裔迁徙文化研讨会。来自江苏、山东、广西等地的近40位徐氏宗亲怀揣对家族的深厚眷恋,跨越山水阻隔,齐聚一堂,共同回溯家族历史,探寻未来发展之路。上午的研讨会在山

0评论2025-03-30163

跨越600年的亲情拥抱-------2025海州徐氏善堂公后裔迁徙文化研讨会暨海州徐氏后裔赴阳朔木山省亲活动
明朝洪武年间,世道纷乱。海州徐氏善堂公的三世孙徐宣公,为躲避灾祸,背井离乡踏上迁徙之路。从浙江辗转到福建、广东,翻山越岭历经艰险,最终在桂北阳朔木山八卦村寻得安身之所。但见此地山脉蜿蜒如龙,山水灵气汇聚,便在此开基立业。历经六百余年繁衍生息,如今后裔已逾万人,人才辈出,文脉兴盛。前年,阳朔徐氏文化研

0评论2025-03-30174

全球总会 通 知
通 知 各省各地区联谊会: 全球总会原定 2025 清明祭祖活动计划,考虑到国家近期对各类姓氏宗亲活动的相关管理精神,加上两会刚刚结束,不宜开展类似大型社会活动。同时经与 政府相关部门协商,总会决定今年清明祭祖暂不举行全国性统一祭祖活动,待年末冬至视情况再做安排。 各省各地方联谊会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自行安排相

0评论2025-03-2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