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李洲坳古墓——徐国遗民的最后归处

2015-05-06 01:52IP属地 山东26000靖安县人民政府网站
这种整根原木做棺的形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000年在四川省成都市商业街发现的船棺葬。那是战国时期蜀国的一处家族墓地,其中的船棺也是采用整根原木制作的。这一共同点也许是植被茂盛的南方地区共有的现象,但它们的不同点也很明显,商业街船棺葬是多代蜀王的家族墓、以木架支撑墓底的多次葬,李洲坳墓葬则是一次葬、土坑墓葬、带有墓道并且在墓底分区以膏土作底、夯打并火烤。诸多相异之处又将我们的思路打散了。
    我们又把视线落到棺内出土文物上,每个棺木中都有纺织器具出土,形状各异,种类繁多,大多数棺木中都有织物出土,而且有5人穿着华丽的丝衣。也许她们全是纺织女工,虽然地位不高,但可以利用巧夺天工的手艺为自己织造美丽的衣服;也许是织造局里的一个纺织工坊,这个工坊整体地被埋在这个地方了。就像秦始皇陵的兵马俑,专业化的骑兵、步兵被整体埋在一个坑里。那么随葬的纺织工具和小型加工工具是她们亲自用的呢,还是专门用于随葬的呢?
    位于江西省鹰潭市的龙虎山越人崖墓,在1978年开始的发掘整理中,也发现有作为随葬品的竹笥(sì),竹笥里面盛放着小型的纺织工具和小型的刻刀、小型的青铜加工工具。湖南地区的越人墓也有这种现象,所以当时南方的越人集团中,可能普遍地随葬这种物品。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这种风俗应该是南方地区越人的一种随葬风俗或共同喜好,而不是说她们一定就是纺织女工。
    目前为止,没有发现这批死者生前有被捆绑痕迹,也没有发现这些骨头上有任何的砍砸痕迹,或者是利器砍伤痕迹。所以她们不是在战争中被集体杀戮的。编号为G25的棺木内的人骨遗骸保存得最完整,而且姿势也非常奇特。骸骨向右侧卧,左腿架在右腿上,右手顺势枕着头部,仿佛很舒适的睡着了。这样的动作显然不是自然死亡的状态,而是在下葬的时候刻意摆放的。最大可能就是殉葬,是为一个地位相当显赫的人物陪葬。否则姑娘们为何在花季同时死亡?又被集体安葬于此?
    这又把我们引向了另一种猜测。1977年,在湖北随县发现的战国早期墓葬曾侯乙墓中,有21位女性陪葬,她们的年龄在13至25岁,是曾侯乙的妻妾。尽管曾侯乙墓中陪葬的人数要远远地少于李洲坳大墓,但是它的随葬物品却让李洲坳大墓望尘莫及。它出土的随葬器物达到一万五千多件,其中包括中国古代最为庞大的乐器——一套共64件的曾侯乙编钟。而李洲坳古墓中除了发现一件金器和少量玉器之外,就只是在小棺木中找到的一批青瓷器,还有一些小的铜鼎。不仅数量极少,而且质量相当的普通,基本没有象征身份地位的青铜礼器和乐器。
    如果按照曾侯乙墓的妻妾陪葬思路,那么李洲坳大墓的陪葬人数是曾侯乙墓的两倍还要多,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应该比曾侯乙高。如此众多的陪葬人数的背后,随葬物品不应该似这般寒酸:拥有生杀大权的王侯,能够将自己生前的爱人一个不少地带入地下,为什么不带走代表他身份地位的礼乐重器呢?
    陪葬品的寒酸使人们不由得对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产生怀疑,他真的会是一个掌握着巨大权力和财富的诸侯王吗?李伯谦教授认为:墓主人身份不会很高,或许就是纺织女工的首领,或许是为国君负责纺织工作的官员。也就是说,这个古墓并不是独立的墓葬,而只是一座大型墓葬群的陪葬墓。墓主人虽然地位比较高,但有可能也是殉葬而死的。
    在清理内棺的时候,我们发现11具尸体的腰腹部有夏天才能吃到的香瓜籽,说明这批人是死于夏季,而且是吃了香瓜之后、没有排泄之前死亡的。这也进一步说明整个墓穴里的47具棺木是在同一时间、同时死亡、同时下葬的。
    这是一次多么浩大的工程!这又是一场多么隆重的葬礼!从墓地营建到准备棺木、入殓、下葬、封埋,到最后形成封土山,这个过程耗费的人力、物力,所动员的社会资源是非常巨大的。按照工程量估算,即使用现在的挖掘工具,仅墓穴的营建都要一万个工人以上。抛开无法解释的葬俗不论,在淫雨纷飞的南方夏季,短时期内能够动用成千上万的劳动力分工合作,完成这项工程,起码说明这个墓葬的背后有一个很强大的政治集团。
 
« 上一页 4/6 下一页 »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山东池桥口徐氏祠堂举行落成典礼暨清明祭祖仪式
2025年4月3日上午,山东池桥口徐氏祠堂落成典礼暨清明祭祖仪式在池桥口村隆重举行,来自池桥口徐氏先祖太公后人齐聚祠堂,为六代世祖灵位归祠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池桥口徐氏一脉从明代崇祯年间自安徽歙县回迁故里到此以来,历经395载,已发展至二十七世,现家族人口繁衍生息,分布居住于苏、鲁两省及临、郯、苍等地,共有2

0评论2025-04-04158

寻根溯源,共话未来——第三届海州徐氏善堂公后裔迁徙文化研讨会纪实
寻根溯源,共话未来——第三届海州徐氏善堂公后裔迁徙文化研讨会纪实 2025年3月29日,广西阳朔县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家族盛会——第三届海州徐氏善堂公后裔迁徙文化研讨会。来自江苏、山东、广西等地的近40位徐氏宗亲怀揣对家族的深厚眷恋,跨越山水阻隔,齐聚一堂,共同回溯家族历史,探寻未来发展之路。上午的研讨会在山

0评论2025-03-30163

跨越600年的亲情拥抱-------2025海州徐氏善堂公后裔迁徙文化研讨会暨海州徐氏后裔赴阳朔木山省亲活动
明朝洪武年间,世道纷乱。海州徐氏善堂公的三世孙徐宣公,为躲避灾祸,背井离乡踏上迁徙之路。从浙江辗转到福建、广东,翻山越岭历经艰险,最终在桂北阳朔木山八卦村寻得安身之所。但见此地山脉蜿蜒如龙,山水灵气汇聚,便在此开基立业。历经六百余年繁衍生息,如今后裔已逾万人,人才辈出,文脉兴盛。前年,阳朔徐氏文化研

0评论2025-03-30174

全球总会 通 知
通 知 各省各地区联谊会: 全球总会原定 2025 清明祭祖活动计划,考虑到国家近期对各类姓氏宗亲活动的相关管理精神,加上两会刚刚结束,不宜开展类似大型社会活动。同时经与 政府相关部门协商,总会决定今年清明祭祖暂不举行全国性统一祭祖活动,待年末冬至视情况再做安排。 各省各地方联谊会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自行安排相

0评论2025-03-23187